快三官网app

- 编辑 :
快三官网
时间 : 2023-03-06 浏览量 : 747 中国证监会近日对外发布《关于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及《关于注册制下提高中介机构债券业务执业质量的指导意见》,按照统一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促进协同发展的思路,对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作出系统性制度安排。
业内人士指出,监管部门制订了相关指导意见,将会进一步提高债券发行审核注册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水平,推动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提高工作效率和可预期性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债券市场规模迅速壮大,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此次,证监会在《关于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12条措施。
在优化债券审核注册体系方面,强化以偿债能力为重点的信息披露要求;建立分工明确、高效衔接的审核注册流程;完善全链条监管制度安排,强化“受理即纳入监管”要求;督促证券交易所等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和廉政监督机制。
在强化债券存续期管理方面,完善债券日常监管体系,充分发挥派出机构和证券自律组织监管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现场检查;持续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多元化的债券违约风险化解机制,健全债务管理工具相关制度安排,鼓励通过多种方式推动违约债券有效出清。
在依法打击债券违法违规行为上,加大对债券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构建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化追责体系,推动对债券违法违规主体依法进行民事和刑事追责,形成司法震慑。
“债券市场是我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行债券是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大力发展债券市场,有助于提升企业融资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也是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的重要途径。此次发布的政策文件,进一步优化细化债券注册制的要求、责任、流程,有助于提高债券审核注册工作效率和可预期性,也有助于提高增强企业债券发行的便利性。”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本报记者说。
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
证监会表示,债券市场正由“量的扩张”转向“量质并重”的发展新阶段。立足于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全局,迫切需要对债券中介机构全流程执业加强规范管理,进一步细化明确相关监管要求。
为此,《关于注册制下提高中介机构债券业务执业质量的指导意见》提出了5个方面共14条措施:
一是强化承销受托业务执业规范。完善以发行人质量为导向的尽职调查体系,强化主承销商督促发行人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职责,加强承销环节全过程规范管理;增强受托管理机构持续跟踪监测和主动管理义务等。
二是提升证券服务机构执业质量。明确提高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信用评级、资产评估等执业质量监管要求,实现中介机构债券业务全覆盖。
三是强化质控、廉洁要求和投资者保护。强化内控部门对业务前台的有效制衡,突出防范债券发行中商业贿赂、不当承诺等廉洁风险点,加强对发行人和投资者教育与保护。
四是依法加强监管。完善监管制度规则,加强中介机构检查督导,强化债券承销分类管理。
五是完善立体追责体系。强化行政追责,推动行政追责和司法追责的高效联动。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本报记者说,经过一系列改革,如今企业债和公司债的管理体系更加合理、市场机制更加顺畅。“让市场发挥更大作用,需要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此次证监会出台的政策文件,提供了一系列具体制度安排,让市场各方的权利、责任、风险进一步明确。这有利于债券市场更好发挥作用,促进产业升级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曾刚说。
激发市场创新发展活力
从6月20日出炉的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来看,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双双下降10个基点。中国人民银行数据还显示,5月份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1.5%,比上月低0.19个百分点。
专家表示,今年以来,市场利率稳步走低,这有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此时,积极健全审核注册、发行承销、日常监管以及相关质控、廉政监督等方面的基础制度,形成系统全面、科学合理、层次清晰的注册制规则体系,有利于夯实债券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根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2020年新《证券法》修订发布,公开发行债券实施注册制,激发了市场创新发展活力。此次优化和完善债券审核注册机制,重点是强化以偿债能力为重点的信息披露要求。其中,全面、准确、及时披露可能影响发行人偿债能力的重要信息,有利于投资者、股东、客户、监管机构等各方获得及时有效信息,更快更好地作出决策。”董希淼说。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扎实推进债券注册制改革走深走实,加快完善公司(企业)债券制度规则体系,持续推进审核注册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强化债券全链条监管和风险防范,全面深化债券市场功能,更好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李赫】
粮仓中,麦粒颗颗饱满。夏收以来,安徽省固镇县种粮大户王汉经常接到外地电话。“河南、山西、贵州,都是粮贸公司的老客户要来收粮。”王汉掰着手指头算起账,有要1500吨的,有要3000吨的,好粮不愁卖。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14亿多人口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稳定供给始终是头等大事,只有农业强起来,粮食安全有完全保障,我们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才有充足底气和战略主动。
农业强,首要是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必须强。粮食产量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端稳中国饭碗。面对粮食需求刚性增长,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持产量产能一起抓、数量质量一起抓、生产生态一起抓,增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稳定性,推动粮食安全稳步向更高层次跃升。
——粮食安全向更高层次跃升,既重数量,更重质量。
“120亩地,亩产1400斤,赶在蜡熟期收上来的小麦,籽粒软硬适中,品质好着呢!”山东省兰陵县远望家庭农场负责人颜秉群说。
技术到田,支撑稳产提质。颜秉群说,“手机上150多人的农技指导群里,有不少技术指导员,孕穗拔节、浇水追肥,关键节点有啥疑问,可随时连线专家。”
为提升小麦质量,兰陵县在大田里安装了60余处病虫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通过虫情测报灯等装置,应用实时监控物联网技术,自动诱虫杀虫,借助虫情变化趋势分析,实现精准施药。”兰陵县农技中心主任吴汉花说。
从种到收,每一环都关系到丰收成色。今春,中央财政下达小麦“一喷三防”补助资金16亿元,支持河北、安徽、山东、河南等22个小麦生产省份,在小麦生产中后期开展病虫害防控,促进保大穗、增粒重、提单产。
夏收旺季,应对天气变化,农业农村部指导各地根据小麦成熟度、收获进度及天气变化,科学调度机械抢收,及时烘干晾晒。
今年,实施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农业农村部加快整合良田、良种、农机、农艺等各方面优势资源,集成运用整套增产技术模式,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农户运用高产品种,推动大面积提高单产尽快见效。
——粮食安全向更高层次跃升,既重产量,更重产能。
提产能关键还是抓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
608.7公斤!前不久,“蜀麦133”实收亩产创成都市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这个品种,是去年唯一在长江上游冬麦区以高产类型通过国家审定的小麦新品种。
稳产增产的密码,源于好种子。“‘蜀麦133’不仅抗条锈病、抗赤霉病,还抗穗发芽、抗干旱,能够实现在多样复杂生态区和极端天气频发情况下稳夺高产。”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教授伍碧华介绍。
油菜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也是夏季粮油的重要组成。重庆潼南,成功培育的“庆油8号”,含油量高达51.54%,实现了“两碗菜籽可榨出一碗油”。江苏盐城,由中国农科院选育的盐碱地油菜新品种,机收实产每亩达323.87公斤,创盐碱地油菜高产新纪录。
农以种为先。新时代十年来,我国着力推进种业振兴,把当家品种牢牢攥在自己手里,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今年,我国新审定通过197个小麦新品种,一大批高产优质、绿色抗逆、专用特用的“种子选手”,为粮食产能提升进一步擦亮种业“芯片”。
稳产增产的密码,还来自耕地。“三夏”大忙,湖北应城一块块高标准农田间,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景象。“旱季可以引水灌溉,汛期可以排水防涝。”黄滩镇新垸村党支部书记田洪说,“地好、人勤、顺农时,多打粮食!”
近期,“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示范区”落户河南省安阳县。安阳县副县长冯玉纯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节水、节肥、节药效果明显,农业生产更加高效,有利于推动粮食产量稳中有升。
夯实“耕”基,筑好粮仓。到去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超过七成落在13个粮食主产省份,亩均粮食产能提升10%至20%。随着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深入实施,我国粮食产能基础更加坚实。
——粮食安全向更高层次跃升,既重生产,更重生态。
“1000亩小麦、油菜收割完,秸秆当场粉碎还田。多翻几回,秸秆腐解会更均匀。”安徽省南陵县三里镇牌楼村,海朋水稻种植家庭农场负责人高希武说。
相隔不远的田间,紫云英种子深翻入土沤肥之后,开始水稻直播。“草籽种3年,废田变肥田。别看籽小,用来当绿肥效果很好。”高希武算过账,一年下来,每亩田能减少尿素用量20公斤左右。
良种良法配套、农技农艺融合,农业绿色底色更加鲜明。夏收期间,南陵县共有60万亩耕地实现秸秆还田。利用水稻播种前的“空档期”,推广田间轮作紫云英,有效改善土质,提高肥力。目前,南陵县紫云英种植面积已达23万亩,种子销量占全国25%。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强调要“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技术推广应用”。确保粮食生产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生态一起抓。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持续打造16.5万亩“吨半粮”核心区,组织揭榜主体、专家团队每半月对作物长势、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数据进行调度会商,制定科学高效方案,建立全年作物生长数据库,形成可复制推广的高产创建技术方案。江西省奉新县,测土配方施肥服务系统实现全覆盖,农民通过手机应用软件、短信息等方式,就可查询全县范围内指定地块、指定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方案。
绿色是农业底色,生态是农业底盘。从推进化肥多元替代,到集成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各地加快推进生产方式全面绿色转型。目前,我国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实现连续6年保持下降趋势,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超过41%,“十四五”时期,我国优质粮食增加量将年均增长10%以上。
新征程上,把粮食安全这一“国之大者”扛在肩头,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定能为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筑牢坚实基础。
本报记者 朱 隽 郁静娴 游 仪 【编辑:朱延静】
- 香港机场一国泰航空客机中止起飞,机上乘客被紧急疏散11人受伤 2023-06-07
- 北京中考开考 送考家长身着红衣为考生祝福 2023-07-28
- 李强会见法国参议长拉尔歇 2023-06-24
- 一艘移民船在意大利海域倾覆 约40人失踪 2023-09-28
- 天津音乐沙龙之星光灿烂—中外经典声乐音乐会上演 2023-01-28
- 国际足联:2030年世界杯申办启动推迟 2023-07-25
- 浙江龙游发生5车追尾事故致6人死亡 善后工作开展中 2023-05-19
- 打造“果旅融合”新路径 小小百香果成为“致富果”“幸福果” 2022-12-25
- 让传统节日绽放时代新韵(今日谈) 2023-01-29
- 侨商代表访“江右商帮文化馆”:在江西谋发展商机 2023-05-18